推荐:
小品屋 > 明星资讯 > 《使女的故事第一季》好看吗
《使女的故事第一季》豆瓣影评:它认出了风暴
发布时间:2017-09-28
(文/ 大象)本届艾美奖,《使女的故事》击败了《西部世界》,可以说是今年最大爆冷之一。
 
《西部世界》,属于那种少有的,从第一秒开始就能牢牢抓住人心的作品。想象力爆棚,处处是奇观,而且还满足了迷影情结(西部片)。而《使女的故事》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正剧,所有的明暗喻都非常明显,失去自由——被凌虐的人民——逐渐开始反抗 的情节线几乎可以说是可以有些老套了。但它胜在后劲十足,能够让人一看进去就拔不出来,而且压抑的感觉如宿醉,hangover个一两天。
 
  这实在是一部压抑程度堪比《黑镜》的美剧。
 
如果说《黑镜》用种种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日常细节(如社交媒体,选秀节目)来提醒我们生活的可能阴暗面,那么《使女的故事》就是直接把我们拖进了一个《1984》式的未来世界。
 
第一集,就用大量的暗光,晃动的手持摄影和面部特写奠定了整部剧的氛围。一个女人和她的丈夫,孩子在树林中狂奔,枪响了,他们被追上,打晕,带走。她是逃犯吗?为什么会被追逐?当画面再次亮起来的时候,我们有了答案。
 
她没有做错任何事,只是一个生错了时代的普通人。
 
故事发生在未来的美国,因为战乱,美国只剩下的两个州成立了以基督教为基础,《圣经》为准则的基列国。社会被严格划分成了不同等级,每个等级的人生活都被规划好,连穿的衣服都不能自己选。金字塔最顶尖的是国家的统治阶层(大主教)和他们的妻子。然后就是更低等的男性,永远不能接近女人;还有没有生育能力的女人,要被发配到殖民地去清除核废料,最终皮肤会一片片脱落,痛苦而死。
 
 
最喜欢的角色,emily!
而女主角隶属的阶层恐怕是基列国最“伟大”的发明——使女。因为污染和战乱,全球的生育率骤减,而以《圣经》指导生活的基列国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有生育能力的女人调教成生育机器,让她们来为有着高贵基因的领导者们生娃。于是,“使女们”这种本来只会出现在中世纪的名词,成为了一个现代社会一大部分女性的统称。她们被剥夺了自己的名字,只能用主人家的名字在前面加上of,类似于我国不少乡村中的“王家的”,“李家的”,而没有了自己的名字。没有人身自由,唯一能出门的机会,就是跟另一个使女去买菜。一路上说着酷似背书一样的套话。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每月的排卵期跟男主人性交,以求怀上孩子。整个过程,庄严如仪式。开始之前,要先诵读《圣经》中的选段,然后,使女要躺在女主人的双腿之间,三个人一起晃动……虽然整个过程,每个人都板着脸,抿着嘴,有如在教堂做礼拜一般的严肃。但是每一个正常人,感受到的还是满满的荒诞。
 
 
想到了什么?《盲山》。女性同样都被剥夺了自由,平等的权利,沦为了只能做家务,生娃的次等群体。然而,在《使女的故事》中,这不是女主角一个人的命运,整个国家的女性,都活的像家养狗。她们当然不想这样。可是每一个成为使女的女人,在此之前,都得先进感化院,死过一回。女主角的朋友原本是个激进女权主义者,进了修道院之后,也被打怕了,只能服从。还有片中最让人心痛的“疯姑娘”珍妮,也在第一天进感化院就因为不羁的性格而惨遭毒手——被挖掉了一只眼睛。从此就疯疯癫癫。
 
疯掉了的,还笑得出来。没有疯掉的,想活下去,只能把头低下,老实听话,让自己的眼睛变成一潭死水。据统计,《使女的故事》全书中,竟无一个对于笑容的描写。在此之后,不少人就此沉默,接受了自己的命运,选择服从体制。(就像是文革时,许多人也会选择揭发别人)
 
整个国家都以一种看似理性的方式,陷入了疯狂。最可怕的是,这样的极权社会,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建成。而在它一点点形成的时候,大多数人,浑然不觉。
 
《使女的故事》让人震撼的地方在于它不断用闪回提醒了观众一个真相——就在不久前,美国还是那个全世界最为民主,开放的地方。看似一夕崩塌的大厦,实际上是一点点从下而上腐朽起来的。一开始,只是穿着运动内衣出去跑步,遭来保守的路人大妈的白眼。然后是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矛盾突然变得尖锐起来,“荡妇”之类的词变得多见了起来,直男癌变多了。这些小改变发生的时候,她们可能只是选择了沉默,就像许多老百姓(无论男女)在国家废除宪法,国会的时候保持了沉默一样。然后,更大的变化来临了。女性不再能出去工作,不能再拥有私人财产,到最后,不再被当成人对待。V姐对片中一个细节印象很深。在路过街上的一家小店的时候,一个年轻的使女停下来说:这里曾卖过这个国家最好吃的焦糖,比最好的性还要好。但现在,已经变成了卖使女套装的地方。再回头看看,她们简直不敢相信那些普通的生活,曾经真实存在过。
 
 
看上去,这只是一部离我们很远的反乌托邦式的科幻寓言。原书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接受采访时,坚决否认。她说:她说,科幻小说里有宇宙飞船,而我写的则很有可能变成事实。
 
许多人对此说法相当认同,毕竟在特朗普上台后,包括《1984》在内的多部反乌托邦小说都重登了亚马逊榜单。说起来,他们的忍耐程度更低些,所以想象到的未来更残酷。而相比之下,被伊斯兰极权政权压制的人民,则只能保持沉默。
 
我们都知道,一本书,一部电影或是电视剧,在权力面前,不堪一击。但他们可以像是莎士比亚剧中一个喋喋不休地一定要唱出真相的傻子弄臣,一个痛苦的先知,要反复地提醒我们—— 勿做那温水中的青蛙。今天看不到一本书,明天一部电影莫名下架了,谁都不知道之后会失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