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小品屋 > 明星资讯 > 影评 > 电影《危城》观后感
《危城》影评:强权之下的挣扎和觉醒
发布时间:2016-08-24

  (文/范典)《危城》是一部民国时期的电影,之所以定在那个时期,导演是别有用意的。电影看到一半时,那句“有强权没公理”显然是影射了当下社会的一些问题。那么当下有什么问题呢?我想用不着讲得太明,电影中指向的是一个缩影,就像概念化的东西,不可能讲得很明白。而它要做的,就是点到即止,讲好故事才是它首先要做的事。

 

  军阀统治时期,各个军统头领,要赢得疆域,靠的是强权和武力,也就是从这个时期,暴露出新旧更替阶段的矛盾和冲突。电影中显然是架空了历史,借用了其中一段背景罢了。普城、曹少璘、马锋……这些显然都是虚构而来。故事是想往那种寓意去带,由于影片本身侧重打戏,就缺失了寓意那种蕴藉之感,打得好看当然是冲着票房去的,寓意的点到即止就显然有点打马虎眼。
 

  一个军阀的儿子,滥杀无辜,这种事看起来有点穷凶极恶,而且丝毫没有一点道理可讲。为了表现这样变态的人物,古天乐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一边装可爱,一边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吆喝着“好玩好玩”。于是他激怒了普城老百姓,尤其是安保团长杨克难。对一个杀人凶手,是屈于其强权身份放了他呢,还是坚守团长职责不放?这成了本片最亟于解决的难题。放了,基于“好玩”的变态心理的军阀少帅,曹少璘依然会杀得满城片甲不留;不放,军阀头头就会放几十万大军过来,依然是个死!
 

  这个难题,和《老炮儿》里的问题有点像,要不是吴亦凡饰演的那个富二代做出最后的让步,我想冯小刚这样的“老炮儿”再怎么能耐,也是解决不了事情的。资格老,并不能说明什么,摆在强权和富贵面前,只能徒留一具骨架子,打两拳就得散架。这一回摆在杨团长面前的问题也很疾首,因为没有法律依据或规章制度可以依循,说到底,人命就是权力分分钟捻捻手指就能挤碎的蝼蚁。他想到的唯一可以安慰百姓的,就是他去搬南方军队来救援。但是过了今晚,事情就要定输赢,搬救兵哪能这么容易办到?
 

  于是这一晚就变得异常漫长。先是杨少璘假装上吊,要让他们虚惊一场;再是起内乱,富人为了维持荣华富贵的地位,想搞死杨克难;杨克难被算计后,痛定思痛,在百姓跪求他放人时,索性就解散了保卫团,然后送走妻子女儿,打算单干。反正一命抵一命,团长的命抵一个少帅的命,值了!
 

  故事套路还是很传统的,看似一环套着一环,但终究都是一个递进的层次。杨少璘死还是不死,这显然成为电影中后部观看时最大的悬念了。导演一定是把精力都放在了武打的设计上面了,很多武打动作、镜头都拍得不错。像快接近结尾时,作为曹家上校的张亦和浪子马锋这对曾经同门的师兄弟在酒瓮上对打,瓮倒人亡,师兄弟间的情谊在一瞬间的相互扶助。那些极有中国特点的酒瓮,堆叠在一处,竟然有一种美感,但是酒在整部影片中讲到的却所占不多,导演没有刻意强调普城是一座酿造酒的小城,也没有适时的表现酒文化。
 

  陈木胜把故事讲得很圆,但不够精进。尤其是人物塑造上,还停留在符号化。比如曹少璘,有点穷凶极恶的变态,但他不是真的变态,他是一个有理智的人,应该也会有正常人的一些思维和情感,影片却没有赋予这个人物更多色彩,只是让他成为点爆大家心中怒火的一个导火索。杨团长有爱有恨,性格明朗,刘青云长相敦厚憨实,的确与这一形象有所出入,但正是这种反差,倒使之多了一个层面,有拙有实,看起来不刻板。而彭于晏饰演的浪子形象,除了完成他与帅兄张亦之间的情谊纠葛,实际上在本片并不起到什么作用,他的形象就很一般,嘴里咬着狗尾巴草,胡子邋遢、长头发,冷眼旁观。他心中有真义,可是屈于这个世道变化,而把真正的自我隐藏了起来。人物的刻画整体上还是稍嫌不足,包括饰演杨团长的袁泉,那么有灵气的一个女演员,只是起到花瓶作用,有何个性可言呢?
 

  虽说最后,导演给了观众一个答复,算是替整个故事做了个收尾,有心的观众还是不会满足于这种仓促的、毫无说服力的结尾的。原本,这是一部能和韩国影片《武士》相媲美的电影,可是太注重套路的导演,还是让它流失于一些不必要的人和情节之中了。所以说,它的用意是好的,只是显得苍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