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小品屋 > 明星资讯 > 影评 > 电影《湄公河行动》观影感
《湄公河行动》豆瓣影评:影片观感+一些零碎的感慨
发布时间:2016-10-10

  (文/蘭珊杂隅)初看这部影片正值10月5日,影片所还原的“湄公河惨案”真实事件的纪念日。如此巧合,让我比起其他电影更加关注此片的背景故事,也算是一种缘分。根据原始事件,该案源于十三位中国商船船员在金三角地带遭遇袭击,后被指控贩毒并定罪。中国警方和军方在经历了长期的调查之后发现真相,此次事件实为糯卡对曾经妨碍他贩毒行动的中方的报复。糯卡联合泰方故意制造中国商船贩毒的假象,伤害并陷害无辜的中国船员。

 

  影片应该是从警方掌握到直接犯罪人为糯卡的组织,开始通过糯卡的下线一步步接近糯卡开始的。这里稍微吐槽一下影片对故事背景的描述,我是在看了故事背景后,了解整个事件的原委,糯卡证词的意义之后才搞明白为何要拼命活捉糯卡。以至于影片看到最后我看到一个又一个警察因为怕伤到糯卡而牺牲时感到无比不解。糯卡在影片中以粗人形象示人,也并没有表现出他和“老板”有何联系,一切都是“宋哥”安排。到最后审判时都没有演出糯卡有任何有意义的证词,直接就到了死刑环节。其实导演完全可以在每次布置行动的时候讲解一下案件进展和意义的,抑或是在片尾简单由旁白表述糯卡的证词使得受难者沉冤昭雪之类的。比起几乎覆盖整篇幅的动作场面,英雄情怀,这些对案件进展的小环节可以使影片更加完善。
 

  (另外有一点我至今不懂,最后“宋哥”带队杀糯卡灭口是多么大的信息量啊,为何他们完全没想过报告领导抓宋哥呢,明显他比糯卡知道的更多。而之后影片里对于“老板”更是完全抛之脑后了。很多人说的为了“过审”的理由我不是很接受,如果不想把全部真相写出来,完全可以像古今中外那么多的作品一样取一个有影射意义的象征,而不是在前面剧情有铺垫后面就不提了,给人感觉总有些残缺。作为女性观众对动作场面并不会分析。还是说说给我感触最深的两个画面,都是关于孩子的。
 

  影片里有这样一幕,在金三角的毒枭老巢,有一群孩子围坐在一起,中间有两个孩子相对而坐,他们面前堆满了钱,其他孩子们在周围起哄。这两个孩子手持一把仅有一枚子弹的手枪,轮流向自己的太阳穴开枪。枪响后活下来的孩子得到面前所有的钱。令我震惊的不是这件事本身,生于此世二十余年,我自问对待人事物的接受度还是很高的。我可以想到世界上有很多地方和我们的周遭不同,有很多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生活的人,但没有亲眼看到那个小演员面对血腥的坦然和拿到钱时的兴奋时,之前那些想法都只是“想”而已,并不算“感受”。

  我不禁去想,如果让我去演这个画面我是否可以坦然面对。如果把我放入这种环境,我可以存活几天。我比他们年龄大很多,但在他们的世界我就像个孩子。我不敢对这些孩子产生怜悯之情,因为他们自己的眼中都完全没有对死亡的恐惧。我不想去评论这个角色,因为那真切的神情以完全把我代入那个时空。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早就这个人的性格,我觉得比起主角,这些孩子是这部电影中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他们那些干净利落又不加修饰的表演,我想跟小演员本身的生活环境也有关系。很庆幸在一部电影里感受到了世界另一端的小片段。生而为人,人人不同。我尊敬这些孩子,也希望他们有朝一日能感受到更好的未来。
 

  另一个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两个小“恐怖分子”炸警察局的情节了。感受不多赘述了,同前一个情节类似。两个小家伙配合得天衣无缝,开起枪来比警察都更坚决,当真“以一当十”。金三角地区有多少这样的孩子?他们究竟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由此联想到,为什么禁毒这么重要。
 

  毒品从生理角度上只是一种麻痹神经的药品,它不致命,却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人生。说到底毒品做到的是通过对人类神经的麻醉放大人们的欲望,破坏由社会关系建立起来约束本质人性的秩序。在一个人精神力薄弱的时候,对毒品的欲望可以凌驾于法律制度,社会责任,从而造成暴力与罪恶。一个脱离了法律制约的暴力环境,会孕育出一代又一代视暴力为权利,视金钱为信仰的孩子。这些孩子会慢慢长大,也许会进入不同的社会环境,但成长环境中对暴力与欲望的认知将伴随他们一生,随着他们融入社会的边边角角。这才是最可怕的。
 

  与毒为伴者多亡命徒,与亡命徒抗争者乃真英雄。最后还是要致敬这部成功的中国式英雄主义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