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小品屋 > 明星资讯 > 电影一座城池好看吗
《一座城池》影评:痛苦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发布时间:2013-09-18

  我对这部电影的关注其实有一个颇为朴素的原因。我喜欢韩寒这个作家大概是在大学后半期,不是因为他书写得有多好,而是他敢于说话的精神。那之后我才开始认真去读韩寒的书,并且有一本我尤其感兴趣,曾经一直想着去拍那样一部电影。那样一种情节现在依然存在我的心底。

  正是我自己也产生过想把韩寒的书搬上银幕的想法,所以对这部根据韩寒小说改编的电影产生兴趣。那个时候我还洋洋自得地以为我会是第一个把韩寒小说搬上大银幕的导演,没想被孙渤涵抢先了。

  《一座城池》这部小说我看过,但是跟没看过没什么两样。在我开始爱上看书的那个年纪我看书基本没什么选择,流行什么就看什么,绝对是附庸风雅的一种表现。所以那个时候看的书,尤其是不该那个时候看的书,我记忆都不多。没到体会书中所描述的那种心境的年纪。所以,今天看电影《一座城池》我仅仅就电影来说一点。

  看完后的整体感觉就是房祖名的独白太难听了,然后是这部片子还挺逗乐的,再然后就是房祖名完全是个多余的角色、健叔才是电影的主角。如果说按照电影介绍来看的话,主题思想的体现全都在旁白里,画面退居了次一等的位置,这不能不说是导演的失误。

  对于这样一部电影,故事不是支撑的核心。人物的心理描写在外在环境的变化之下通过不同角色以及小事件插穿的。林夕(即电影中的我)和健叔大学相识,因为一次事故从学校肄业,没工作的他们参加了一次斗殴事件,以为杀人了然后开始跑路的生活。这是电影的开头。这个事件造成的结果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铺垫了一个大的环境。林夕说自己是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他在电影里除了独白及回忆以外,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两次在审讯室的梦了。两次梦境都跟他自己做了违法的事有关,这试图在表明林夕在青春期这种迷茫无奈或者对未来失去信心的心理因素产生的根源就是因为他做过的不妥的事。这完全弱化了电影主题的表现。而我们看法国新浪潮多少年迷茫心理的描写都是从社会根源说事儿,这不是一个档次级别的。

  健叔这个人物给电影添加了很多欢乐的元素,他的一次次受伤,他的女朋友,他对阿雄女友的爱慕,他的写着“世界和平”的T恤(感谢工作人员电影后也送了一身),他被拾破烂大妈拿走矿泉水……这所有的小细节凸显电影的幽默感。我还记得健叔在《老男孩》中给我带来的笑与泪,而这次他给我带来的只有笑。我一直觉得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件很可耻的事,但是如果别人是不存在的,我就内心坦然了。所以看完之后我会给这部电影打的唯一的标签就是“喜剧”。

  王超和阿雄都是后面出现的人物。王超给林夕和健叔带来的只是他们有多了一个小伙伴。阿雄是一个学艺术的,整体搞行为艺术,但是却有一个令健叔一见钟情的女朋友。后面他们合伙开始创业,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本来健叔是为了接近阿雄的女朋友才与阿雄来往的,到后来没看见他们之间如何倒是让创业变成了一件实实在在的事。(中间也插穿着健叔一个人在阿雄宿舍,然后阿雄女朋友过来的故事。如果不是健叔被打时那无限悲哀的眼神我也就当这是一个搞笑段落了)最后健叔还是因为做网站的事情跟阿雄掰了。(即使是在这件事上也是通过林夕的旁白讲出来的)

  电影中所谓的荒诞可能就是因为所有事件发生的基础都是源于他们臆想的一出杀人事件。如果生活中处处不透露荒诞,那人生的荒诞感就很难说得过去。兴许长江旅社前台墙上挂着的钟也表明了一点吧,但是看到拉萨时间、乌鲁木齐时间我觉得这还是笑点。

  另一个要说的就是电影中的动画元素了。看这部电影的感受就是它是静的而不是动的,它是让你去注目去思考而不是给你感官刺激的。所以一些应该有大场面或者大动作的镜头都用动画代替了,这不仅是电影所表现内容上的选择,可能也是电影投资上的考虑。动画一般在电影中用的很谨慎,因为它容易破坏电影的整体感,很难做到风格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