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脱贫故事:北红村摘帽记
发布时间:2022-08-13

核心阅读

过去,收入靠伐木拉木收入的贫困村,遭遇全面禁伐,如何克服障碍?黑龙江省漠河市北红村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借助政策扶持,搞活乡村旅游,一举脱贫致富。北红村不仅脱贫致富,还成为了著名的富村。

在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市,有一个北红村,位于漠河市北集镇北缘。借用北集镇党委书记曹国凡的话,北红村位于比著名的旅游胜地北红村更北的地方。

北红村作为镇上唯一的贫困村,过去由于产业结构单一,收入偏低。近年来,北红村抓住政策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短短几年时间,旧貌换新颜,完成了从破败落后到美丽宜居的转变。

困难 -

“那几年,村里的老少都惊慌失措,以后我能怎么办”

2010年冬天,村里来了两名女游客。

时间才下午四点多。两位游客遇到了时任村支书的张福顺,问村里哪里有旅馆。张富顺苦笑道:“家家都住木刻冷子,哪有旅馆?”

万不得已,他带着两人回了家,命令妻子杀了炖鸡。“菜都上来了,我叫他们吃饭喝水,我急着劝他们动两下筷子。” 张福顺不解。晚上睡觉的时候,儿媳问明白了,她害怕上厕所。“当时院子里有个水厕,外面零下四十几度,早冻了。”

第二天,两个女孩带着失望离开了北红村。“这里的条件比附近的北极村要差很多。” 游客的话深深地伤害了张福顺。

当时,北红村也处于低发展期。“无霜期只有80多天,一年只能种一茬大豆。亩产仅200多斤。附近林场砍伐木材的收入已成为全村的主要生计来源。” 张福顺说:“随着限制森林采伐和随后的全面禁伐带来的收入消失了。那几年,整个村子都惊慌失措。这一天过后,我们能做什么?”

“当时漠河旅游已经开始,有一些游客来到北红村,但由于接待条件有限,经常一转身就走回流村网红景点,留不住人。” 张福顺和几位村干部一起,“北极村不是泉水,北红村也要做有名的事。”

第二年,两个村委会换届。张富顺没有再次竞选。他花了半年时间重建他的新房子。秋收大豆后,北红村第一家家庭旅馆“抚顺客栈”正式开业。“没想到那年冬天生意红火,五个房间每天几乎爆满,预订订单一直到春节后。” 又一年,张福顺原先10万余元的新房装修费用全部收回。

这时,带领北红村前进的指挥棒,交给了新任党委书记赵敏兴。一上任,他和张福顺就想知道如何让村里的人赶上乡村旅游的股民精神。“村里有119座原始木刻风格的老房子,都是用原木和木板条建造的,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俄罗斯民居的特色,不用担心没有客人。”

2013年,两个村委会向市寻求专项资金,用于旧房改造和家庭旅馆的开发。出乎意料的是,受访者寥寥无几,只有21户家庭提交了申请。2014年,无路可退的北红村被列为贫困村。

中转——

“又过了这个冬天,努力还贷建房”

在21户人家中,只有20户经过了装修。“虽然张福顺带头起到了示范作用,但当时大家对乡村旅游能否发展持观望态度。房屋的翻修改造也需要每户自己投资10万元,剩下的部分将由政府来弥补。” 赵敏兴道:“这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被震动的,是村民李云才。付完钱没几天,他就追着赵敏兴要了。“当时我以为政府会帮忙装修房子,就算没有客人,至少也能改善我家的生活条件,但交完钱后心里很苦恼。这是为自己省下的钱。”我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

赵敏兴并没有气馁,带着村干部和项目组参与了规划设计,最终确定房屋的改造改造以砖石结构为主,但立面装修以砖混结构为主。原始的木刻风格,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村庄的民族特色风格。“原来的木刻房屋以木头为主,但冬天不保温,卫生条件也差。” 赵敏兴说道。

当年12月,20家家庭旅馆如期开业。“4间房供不应求,有人天天打电话订房,开业前三个月就赚了2万多元,跟之前在林场打工的工资差不多。” “北方客栈”的老板周克宇说。

赵敏兴粗略计算,从12月到次年3月,全村接待过夜游客近万人次回流村网红景点,旅游收入超过100万元。接下来,赵敏兴没有再做任何工作,许多村民要求村部门改造他们的房屋,开办家庭旅馆。

户主张福,孩子9岁时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糖尿病。他曾经生活在一块40多平方米的木刻板上。现在他有4张大炕床和2个标准间,干净整洁。在漠河市财政局派往北红村的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张福福申请贴息贷款盖新房。2017年11月,他开了一家家庭旅馆。“2018年纯收入5万多元,这个冬天我会继续努力,努力还清建房的贷款。” 张富丽说。

另一户建档立卡,65岁的白永生患有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长期无法干重活。借力乡村旅游,马雪橇的老生意又被捡起来了。“过去,我到山上为林场拉木材。现在我拉着游客到黑龙江这边观光。每小时可以赚200元。” 白永生说,村里11月底就开始接客了,现在他已经赚到钱了。三四千元。

截至目前,北红村已开办家庭旅馆72家,经营特色农产品38户,全村366人中有220多人直接从事旅游。2018年,北红村共接待游客26.3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万元。到年底,该村不仅摆脱了贫困,还成为了著名的富村。

新生 -

“想工作、想工作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去年7月,北红村被选为首批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之一。“旅游标志已经打出来了,但如何让这个标志不被尘土飞扬?” 赵敏兴想。近两年一些地方出现的恶意屠宰现象,让他更加担心。这时,村内同质化竞争、定价不规范的迹象开始显现。

在村工作组的指导下,北红村家庭旅馆协会正式成立。“协会一方面统一食宿价格,另一方面建立监督员制度,如果游客权益受到侵害,可以直接向市物价监督管理局投诉,纠纷由市局专职主管直接处理。” 赵敏兴说道。

进入任金红的“任家大院”,墙上不仅挂着营业执照,还张贴了两个住宿和蔬菜价格的告示牌。其中,普通房每晚380元,康房每晚580元。“其实,房价通常在200元左右,但旺季的生意再火爆,也绝对不能超过公示牌的价格。” 任金红说道。

菜价公告牌上,清楚地标明了炖菜、黑龙江野鱼、炒菜等几十种主食的价格,既方便了顾客点菜,又避免了食物纠纷。

在基础设施改善方面,得益于扶贫团队的到来,北红村近两年连续中标相关政府项目。巷道全部硬化,建了一个小民族广场,所有企业主统一木牌匾,制作了3公里长的柳条。“现在走在村子里,不比城里的公园差。” 任金红说道。

北红村有49户户籍户,大部分人只有劳动能力薄弱。在做好政策的同时,如何巩固脱贫攻坚质量,是北红村的一个难题。

“从前年开始,我们就筹措项目资金,建设了1600多平方米的畜舍和4个400平方米的大棚,收入的60%将用于向登记户分配红利。” 村干部周光新说,“2018年,平均每户分红1331元,2019年达到4897元。”

扶贫要更加注重帮扶愿望。“并不是群众坐在家里就能分红。他们通常要参与村里的环境改善、绿化等公益活动,分红金额根据工作岗位数量确定。” 周广信开了账本。详细记录了49户群众上班的天数。“在北红村,想工作、想工作的想法已经深入人心。” (记者 郝颖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