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风筝最初用来做什么_ 华为p7 用来做什么好
发布时间:2022-08-28

风筝是在世界上广泛开展的一项群众性传统娱乐活动。不仅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更受到各阶层民众的普遍喜爱与热烈追捧。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代风筝的发展史,也研究一下唐代人口中的风筝,和我们现在的风筝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关于风筝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其中传播最广的是风筝源于木鸢的观点。相传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就发明了木鸢飞上了天,有人据此认为,这种木鸢就是后来纸鸢的雏型。曹雪芹在《南鹞北鸢考工志》提到过:

观夫史籍所载,风鸢之由来久矣,可征者实寡;惟墨子作木鸢,三年而飞之说,或无疑焉。

这种能飞的木鸢可能是靠简单的机械装置推进升空之后,凭借空气的浮力(即风力)作用在空中飘浮或滑翔。同时为了减轻自身的重量,这种木鸢还可能是以竹、木为骨架,糊以绢帛、皮革等物制作而成。后来,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和纸的普及运用,这种早期的木鸢才逐渐改造成为后世的纸鸢。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风筝是由汉初大将韩信发明的。我国有一本珍贵古籍叫《事物纪原》,是一套宋代人编撰的专门记载物件起源的书籍,它对于纸鸢的记载是这样的:

纸鸢,俗谓风筝。古传云,韩信所作。高祖征陈豨,信谋从中起,乃作纸鸢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穿地入宫中。……乃知审为韩信造矣。

风筝发明以后经常运用于测量和传递信息,当作军事通讯的工具。据《侯景传》记载:

南朝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包围了京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攻破了外城,太子萧纲和文武百官均被围困于台城内,与城外援军断绝了音讯,这时有羊车儿献计,作纸鸦系以长绳,藏敕于中。萧纲出太极殿前,因西北风而放,冀得书达。群贼骇之,谓是厌胜之术,以射下之.

这是见诸记载的最早、最为可信的风筝实例。有人据此认为风筝的发明是在南梁时期,但是最早的记载并不等同于最早的发明,此事例显示出如此成熟的放风筝技巧,正好表明其发定应该更早,所谓羊车儿献计制作的“纸鸦”可能只是利用了已有的风筝技术而已。

顺便提一句,北齐时有一种能载人滑翔的纸鸢,听起来特别酷炫。据《资治通鉴》记载:

齐显祖将如晋阳,乃尽诛诸元,……使元黄头与诸囚自金凤台各乘纸鸱以飞,黄头独能至紫陌乃堕,仍付御史中丞毕义云饿杀之。

据说北齐文宣帝高洋下令杀掉元魏宗室,让囚犯元黄头等人乘坐“纸鸱( chī)”,从金凤台上向下飞行,能够安全着陆者,便可以赦免其死罪。被囚禁者急欲求生,全都纷纷乘“纸鸱”从台上飞下,大部分都摔死了,只有一个叫元黄头的死囚滑翔成功,幸存下来的他最终成功饿死在狱中。

由于历史记载中类似风筝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如今想真正搞清楚风筝的起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过,从相关记载来看,至少在南北朝时风筝的放飞技术已经成熟。

到了唐代,我国风筝的发展迎来了一个重要时期。一方面,风筝继续服务于军事战争的需要,发展出来了能够放飞的更高、更远的风筝;另一方面,风筝的娱乐功能得到了发挥和强化,开始成为广受社会各阶层大众普遍喜好的一种游戏活动。

唐代的风筝,称为纸鸢。作为一种军事通讯工具,其技术发展得很快,中唐时已经能够制作出高飞达百余丈的纸鸢,运用于战争。据《田悦传》记载:

田悦叛唐,派兵围攻临洺城(今河北永年)。城内守将张任求救,急以纸为凤鸢,高百余丈,过悦营上,悦使善射者射之,不能及。唐军得纸鸢,上书“三日不解,临洺士且为悦食。”

于是唐军派出援兵,击溃了叛军,解除了临洺之围。同样是用于求援的纸鸢,与南梁相比,纸鸢在技术上显然有了更大的提高。羊车儿的"纸鸦"起飞后被叛军射落,求救失败;而张坯的纸鸢由于放飞的更高、更远,即使叛军命令"善射者射之",也够不到,因此求援成功。由此可见,技术的进步对于战争的胜负有时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与前代相比,唐代纸鸢还成为一项重要的娱乐游戏活动。唐人非常喜欢放风筝,他们经常在闲暇之际,去郊外和空旷之处放风筝娱乐。放风筝还成为唐代寒食清明时节的一项有趣的节日游戏娱乐活动。罗隐《寒食日早出城东》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