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云南少数民族_ 云南民族大学首页
发布时间:2022-09-01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守好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高质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全面持续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谱写新时代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本报针对2021年云南民族工作众多亮点高频词,重点梳理出“三大亮点”,也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共同回顾我省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成效。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云南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民族团结进步“十进”为主阵地,不断向基层延伸,涌现出“宾弄赛嗨”、郑家庄等示范典型。

截至目前,全省9个州(市)和70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和示范单位,10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3000家单位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39个集体和42名个人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50个集体和100名个人被表彰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党全社会的一件大事。云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作出示范。精心编制实施《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21-2025年)》《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长期规划》等,明确重点任务、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改革措施,统筹推进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2021年12月22日,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碑70周年纪念会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举行。民族团结誓词碑始建于1950年年底,是普洱地区26个民族(含支系)的代表和党政领导剽牛盟誓、刻石为记建立而成,是民族大团结的生动体现,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见证,也是党的民族政策和边疆民族地区统战工作取得伟大胜利的物证,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

70年来,云南各族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锻造形成了誓词碑精神。誓词碑精神是云南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跟党走、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指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庆祝大会上,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副省长邱江表示,云南各族群众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继承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不断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努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作出云南示范,使“一心向党、爱国奉献;团结到底、命运与共;坚守初心、奋斗筑梦”成为云南各族群众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文化传统和价值追求。

民族地区教育稳步发展

据省财政厅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省民族教育得到稳步发展,累计安排资金4.29亿元,支持迪庆藏族自治州率先实施14年免费教育试点,落实迪庆藏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学前教育2年免费教育、普通高中3年免费教育,推广迪庆州和怒江州农村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全覆盖试点经验,累计受益24822人次;争取中央资金7亿元,支持迪庆州、怒江州实施“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逐步提高民族学校、民族班生均公用经费和贫困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安排少数民族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省定民族高中生活费补助资金1.12亿元,为民族地区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2021年,省民族宗教委积极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积极配合、协助省教育厅等职能部门,助推民族地区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水平,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从2021年秋季学期起,采取多种专业招生和混合编班方式,牵头在昆明理工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开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本科班,面向我省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130名,投入财政专项资金117万元。二是牵头在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组织实施云南省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资助培养计划(试点),资助在四所高校就读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硕士、博士研究生120余名。三是牵头在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开办特有民族本科及大中专班,招收各民族优秀学生160名。四是牵头组织实施迪庆州怒江州中等职业教育农村学生全覆盖试点工作,积极指导有关州(市)和云南林业职业学院等28所承办学校做好招生宣传、学生培养等工作,协调省财政厅向各承办学校拨付专项资金以提高学生生活补助,补助两州农村户籍学生3315名。五是联合省教育厅,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少数民族优秀学生招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