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布达拉宫的资料(拉萨布达拉宫的资料)
发布时间:2022-09-04

在布达拉宫各个殿堂的墙壁上,均绘有壁画及卷轴唐卡和木制刻版,其工笔细腻、线条流畅。可以说布达拉宫是一座巨大的藏族绘画艺术博物馆。在现存最早的曲杰查布佛殿,1300多年前的壁画至今色泽艳丽。除了佛像、佛教故事外,文成公主入藏、五世达赖赴京觐见顺治皇帝等重大历史事件,都能在布达拉宫的壁画上找到。

▲布达拉宫藏镀金铜镂空提梁香炉。图片来源:布达拉宫官网

2009年8月,布达拉宫脚下的珍宝馆正式对外开放,200件(套)稀世珍宝展露真容,包括9世纪的贝叶经、12世纪的白釉暗海螺纹碗、14世纪的八瓣莲花喜金刚坛城像、17世纪的桃形玛瑙杯和乾隆御笔佛塔唐卡、18世纪的鼻烟壶等诸多珍贵文物。

当下,学界对布达拉宫的建筑及壁画已经进行过较多的研究,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但对于布达拉宫宫藏经书典籍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布达拉宫所藏典籍包括梵文贝叶经、藏文古籍、政府文件、满文大藏经等,涉及历史、宗教、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是西藏文化的重要代表。其中,梵文贝叶经写本被珍藏于红宫,体量巨大,形态完整,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藏文古籍包括不同版本的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以及西藏历辈高僧大德所著佛教论著,该部分内容涉及多个学科,是研究西藏历史文化必备的资料。

布达拉宫所藏政府文件的年代可追溯至元代,主要为中央政府所颁发的各种诰敕,这些文献见证着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亲密交往。新近出版的《西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蒙满文档案精选》一书,集有大量蒙古、满、藏文档案,部分与布达拉宫所藏文书档案有关,其中清代皇帝诏书17件、敕书250件、上谕21件,这些档案作为“遗留性史料”,充分说明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理。

布达拉宫所藏满文大藏经亦称为《清文全藏经》,于1772年开始翻译,1794年完成,存世者仅布达拉宫与故宫所藏两部,弥足珍贵。对这些文献的保护和解读,将是我们重新认识西藏文化的一条重要路径。

西藏与祖国血脉相连的历史见证

布达拉宫反映了藏民族的发展历程、藏汉等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以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延绵不绝的强大生命力。

▲拼版图片: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图片来源:布达拉宫官网

在如今的布达拉宫内,最古老的建筑是当年松赞干布闭关修行的禅房,藏语叫“松赞珠康”。这是一间不大的殿堂,与山洞相连,里面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当年,松赞干布于红山上修建宫殿后,便派禄东赞赴长安请婚,“献黄金五千两为聘礼”。公元641年,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文成公主入藏,实现了唐蕃友好联姻的共同愿望,亦为西藏地方与中原唐王朝搭起了“汉藏金桥”,建立了“社稷如一”“和同一家”的亲密关系。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大批典籍文献,极大地促进了藏族文化的发展。据说仅天文历算方面的书籍就有300多种。沿用至今的藏历,就是在吸收和借鉴汉族历法的基础上,结合藏族聚居区的特点,总结藏族人民生产劳动的经验而创制的。《列子》《尚书》《战国策》《孔子项橐相问书》等这些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籍也传入西藏。这些典籍就是现在翻译和阅读起来也是很困难的,可见当时两地之间的文化交流达到了相当的广度、深度和高度。

文成公主入藏,汉藏联姻,民族团结,和睦相处,1000多年来成为藏族文学艺术创作一个永恒的主题。文成公主对促进和推动汉藏两个民族的友谊、加强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红宫中最大殿堂司西平措大殿,珍藏着一对被视为布达拉宫稀世之宝的锦绣围幔。这是当年康熙皇帝亲自下令、按照藏族传统绘画唐卡绘制的一对围幔。1696年,康熙帝派遣官员将它送到拉萨,作为红宫落成的赠礼,这体现了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各民族之间的亲密友谊。

继五世达赖喇嘛之后,红宫里先后为七至十三世达赖喇嘛修建了灵塔,其中最宏伟的当是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而这也让人们想起一段难忘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