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小品屋 > 明星资讯 > 从狗肉说起
科普文:从犬和肉两个字探讨汉字的演变
发布时间:2014-06-11

作者:冯大诚本文题为“从狗肉说起”,但是与现在人们争论的是否应当爱狗、残狗、吃狗肉以及保护动物之类的事情一点也没有关系,只说文字。今人称“狗”,古人称“犬”,一般地说,犬就是狗。但是,中国的古人要分得细一点,犬是总名,狗是小犬,现在就不分了。从狗肉说起,就是从犬肉说起,本文只是从犬和肉两个字说起

我们现在所用的汉字,是所谓“楷书”(印刷的宋体、仿宋体等都属于楷书的范畴),它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篆书则是隶书的基础。从篆书到隶书,是一个很大的飞跃,从此,汉字脱离了象形。我们讨论字形的变化,往往从篆字开始。

肉字的篆字见图1.,这是一个象形字。隶化以后,肉字旁与月字旁就差不多了,现在的楷书就一模一样了。一个肉字,旁边放一个犬字,就是一个ran2肰就是狗肉(图1)。

古人很喜欢吃狗肉,大概除了猪肉之外,就是吃狗肉了。《礼记·王制》“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这说明牛羊是比较高级的东西,并非一般人可以顺便享用。《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彘,猪;豚,小猪;这句话的意思是:及时地饲养鸡、狗、猪,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就有肉吃了——博主注),《国语·勾践灭吴》“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丈夫,指男子,男孩;这是勾践奖励生育,多生孩子,长大报仇——博主注)。孟子说的七十岁老人可以有肉吃了,吃的是鸡犬猪,勾践奖励百姓生育用的是猪和狗。因为吃狗肉的人多,杀狗的便成了一项专门的职业。战国时有名的刺客聂政以及刘邦的连襟樊哙等不少名人都是从事这个行当的。

图1. 肉、犬、甘、厂

狗肉好吃不好吃呢?当然是好吃的。于是在肰字上面加一个甘,就成了yan4)(图1)。《说文解字》:甘,美也。就是味道好。这个甘,在隶化的时候,简写成“曰”字的模样。猒字意思是满足,引申为吃饱。有美味的狗肉吃,还不该满足吗?还不吃个饱吗?《孟子》中说过一位齐人,有一妻一妾。他自己每天出去,“必猒酒肉而后反”。但他实际上吃的是别人祭祀的酒肉,很不光彩。《千字文》中有一句“饥猒糟糠”,是说肚子饿的人,有“糟糠”吃也就满足了。

但是什么事情满足过了头就厌烦了,于是猒字又引申为厌烦、厌倦、讨厌的意思

后来人们又造出一个字,上面是山崖(厂han4),底下是很好吃的狗肉(猒)。这个字的意思是压,把猒压在山崖下。《说文解字》“厭,笮也。从厂,”。这个“”,说文上的解释是“迫也”,徐铉的注解是“镇也、压也”。所以,字的意思就是压。

人过于受压,晚上睡觉就成问题,就会做噩梦,这就引伸出厭字的另一种意思。《山海经》里有这样一句:“服之使人不厭”,郭璞注:“不厭,不厭梦也”。厭梦,就是梦厭。在这个意义下,后来新造了一个“”字。把这个意义上的厭写为梦魘的魘。总之,字的两种主要的意思:一种已经分了出去,写为”;而在“镇也、压也”的意义下,还派生出好多字,我们仅例举如下六个:懕、厴、靨、、嚈、壓

第一个是yan1)。《说文》:懕,安也。把心按压住,岂不是安稳了。《诗经·小雅》:“懕懕夜飮”,就是很安逸的喝酒。后来这个字也把心写成竖心旁,,又简化为懕懕原来是很安逸的样子。安逸就是慢腾腾,以后转化成了病怏怏的样子了。王实甫《西厢记》:“恹恹瘦损,早是伤神”。

第二个,yan3)。甲,就是甲壳,压住甲壳。这个字出现略晚,表示螃蟹身子底下的那片甲壳。现在,简化为

第三个,ye4)。面就是面孔、脸面。在脸面上压一下,当然出来一个窝,嘴两旁的小圆窝儿,人称酒窝儿。妇女在脸上点搽一些装饰,也称现在简化为。杜甫有诗句:“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

第四个,

ye4)。这个字也可以写成提手旁,擫。擫就是用手指按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如人以手指擫之”。

第五个,ye4)。把口(嘴)按压住了,人就呜呼哀哉了。《红楼梦》十三回,贾宝玉听说秦可卿死了,要过去看,贾母不让,说:“才嚈气的人,那里不干净”。

第六个,(ya4)土坷垃一压就坏了,所以这个字的原意是坏了。《说文》:“壓,壞(坏)也。

类似的字,还有一些,我们不一一列举了。

古人写字喜欢“假借”,假借就是用一个同音字来代替,实际上就是写一个“别字”。上面我们说过的字,就被写成了。您要问为什么写成厭,不写成别的?除了同音以外,我们现在当然不可能再说出什么道理,反正古人就是这样“假借”了。而且,时间一长,猒字反而没有什么人用了,甚至许多人都不认识这个字了。于是又有了吃饱和讨厌这两个意思。吃饱和讨厌虽然从根上说有相同的地方,但两个字的意思毕竟还是有些不同。于是,在满足、吃饱这个意义上的厭,人们又造出来一个新字——。这样,厭字主要就只用来表示讨厭、厭烦等意思了。人们总是喜欢偷懒,少写一点笔画。这样,就被人们写成了。由于简化为,饜也就顺理成章地被简化成了简化成,如此等等

如上所述,字已经被猒字的意思所“入侵”,成了满足或讨厌的意思,这真是鸠占鹊巢啊。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忘了,是一个原来就有的字,它的本意是镇、压,既然鸠占了鹊巢,鹊只有再去找一个窝里。而这个鹊又去占了别人的窝。占了谁的窝呢?字的窝。时间一长,壓字原来的意思(“坏也”)人们已经不用了,而且简化成了现在的。我们现在所用的字,原来就是这样一个字替代另一个字的依次替代出来的。费了这么大的劲,真不容易。

我们先把上面这一大段所说的字做一个小结:

1)原来的字,现在不大用了。它的意思,转给了两个字,饜。字的意思,成了讨厌、厌烦,而且简化为字的意思是吃饱,满足,简化成

2字的本意,也转给了两个字,一个是梦魘的魘,简化为;另一个,简化为

3懕(恹)、厴(厣)、靨(靥)、擫、嚈,这些字现在看上去都像形声字,其中厭似乎是表音的音符,但实际上都有会意的成分,而且其都是厭字的本意——压。

 现在,重新回到一开始所说的狗肉,就是那个ran)字。上面已经说过肰就是狗肉,狗肉可不好生的就吃,这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习惯。要烧着吃。烧要用火,肰字下面加个火字,凡火写在字的底部,楷书就写成四点,这个字就成了(图2)。

,最早的意思就是烧狗肉,以后就引申为。烧什么都叫然。《说文解字》:然,烧也

造汉字最原始的方式是象形,日、月,都是象形。有的抽象一点,可以“指事”,就是指示一个大概,如上、下,在一横之上的便是“上”,在一横之下的便是“下”。用得最多的是形声,如江、河之类的。有些实在不好用上面的办法,就只好借一个字来表示,例如,一些感叹词,语气词等等。

”这个字就被假借来表示“这样、如此”等等意思。

同意别人的说法,说“”、“然也”。西面怎么样怎么样,东面也是如此,说东面“亦然”。很大的样子,说“庞然”。很惊慌不安的样子,说“惶惶然”。用“然后”表示“如此以后……”。用“然而”表示“是这样,但是……”(仔细分析这种转折,也可以体会古人说话的委婉)。用得多了,“然”字差不多都是这类意思了

字的原意是“”,却被人新造了一个字“”来替代。很多文人批评这个燃字,说有了一个火在下面,又加一个火在边上,实在是重复了,不合理。但是。批评归批评,文字是老百姓使用的,你说“俗字”也罢,“非是”也好,大家还是这样用,用的人多了,最后只有承认,现在大家都不写“然”而写“燃烧”了。这就是约定俗成。

好了,一个犬,一个肉,引出了这么一大堆的字。看来,在中国古人那里,狗肉还真是个好东西。

说文字好像有点枯燥,最后说一段我小时候说的儿歌轻松一下吧。

吴方言有古老的儿歌曰:“共隆共隆’烧狗肉,狗肉香,请先生,先生吃仔(了,音zi)烂肚肠”。儿歌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就是让小孩子听着顺耳,合辙押韵,跟着学说话而已。“共隆共隆”即轰隆轰隆,是火烧的声音。先生,塾师。旧儿歌中多有揶揄塾师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802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