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小品屋 > 明星资讯 > 《反贪风暴》观后感
从《反贪风暴》看香港电影结构一些小问题
发布时间:2014-08-25

  (文/地球居民4654848)其实这部电影不值得专门写篇影评,我只是有感于最近几年看到的港片越来越少的缘故,当然由于香港电影本身的不景气,本土电影制作规模的缩小是可以理解的。那种九十至两千年初狂轰滥炸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一个月能看到一部纯正的港片已经实属不易了。大量优秀的人才流向了大陆,而坚守本土的电影人只能在一些低成本制作和三级片里打转。想想当年TVB剧的盛况,不由得想感慨一下,真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啊!

 

  这部电影很简单,可以说相当遵守电影的三段式,起承转合高潮结局,倒是一气而下,可以一看。我早认为香港电影虽然在艺术电影领域乏善可陈,在世界电影里很难排上坐席,但在市场上却如此成功,以区区一隅创造出了仅次于好莱坞的辉煌,就在于香港电影把握了叙事的基本原则——戏剧性,满足了市井百姓的口味。这部电影的故事我就不说了,只是有一点我注意到,最近几年的香港电影更加倾向于去塑造香港作为一个大都市的“主流价值”,法制、自由、民主、廉洁等等优良品质,在香港兴起以至于全盛时期不去思考香港的主流价值,在本土电影没落的时候去强调,在我看来不过是一种自我保护和对外的反正罢了,殖民地是不能当借口的。
 

  说香港电影的结构是一个既很大又不那么大的问题,说它大,是因为它的面太宽了,说它小,看香港电影多的人都有一个直观的感觉,就是它的结构比较简单,矛盾的二元对立非常明显,能够发挥的只在于类型领域,可以说是香港电影塑造了大陆电影人的类型片意识,不然他们会把所有的电视电影都当成一种电影拍,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也没什么激情。从九零年代到两千年初,香港电影的结构一度有十分复杂化的趋势,以故事套故事,以人物套人物,树立多重矛盾,可以说是喜剧观向悲剧观的一种不自觉的转变。前期应该说是无意识的,那就像一种繁荣种的癫狂,而后期可以说是有意识的,目的就是要“挽救”香港电影。在经历了这种狂潮以后,现在的香港电影又迈向了一种简单化的“复古”趋势,看起来和九零年代初的香港电影没什么两样,只是画面变亮了,而警察也床上了西装。但是像我这种被香港电影培养起来的观众,已经不能满足于这种简单的叙事了。指望香港电影人总能拍出像《无间道》这样的电影是不现实的,至少像银河映像已经好几年没动静了,这也是残酷的现实,不过香港电影也算是中国电影的希望之一,所以当然要对它要求高点儿。
 

  这个问题也很复杂,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如果有机会我再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