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小品屋 > 明星资讯 > 读曾国藩传有感
读《曾国藩》有感
发布时间:2014-09-02

  (文/周伟)唐浩明版的《曾国藩》,老师已经多次向我们推荐过了。我也一直想找个机会,一口气细细品味一番,得出些个自己能够学习的道理来。而且就个人对曾的一些初步认识,其为人处世之法大有我能深入学习的地方,其所处的时代也大有能开阔我见闻的地方。回家后,先是简单了解了唐浩明其人。唐浩明是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他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彭玉麟》、《杨度》、《张之洞》等,其中《曾国藩》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

 

  于是,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了那段历史的徜徉之旅。
 

  我个人的特点之一,是能够对接触到的信息进行加工。一类开拓了我的见闻,知道事情原来是这个样子的;一类让我进行深入反思,我也要努力做到这样。于是,本书读完后,我的思考也分为两类,一是对于曾国藩之我能学习的特点,一是我对书中一些为人处世、行军用兵、言语之妙等的思考和体会。而且,我有一种感觉,书中的道理是用来成就大人物的,我在读的过程中,多有拍手称快,佩服得五体投地之感,而我们日常生活所用方法,实则平之又平。所以,这些道理方法若能学会,用之一二,效果可想而知。
 

  一、我能从曾国藩身上学到什么?

 

  其实,曾国藩被称为半个圣人,现在又有“为官不读曾国藩,阅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可见其在晚清官场的重要地位,对现代人学习的重要价值。
 

  曾国藩在政治、军事、思想学术、处世交友、治家方略、书法、人格修炼等方面均有很多值得后人研读与学习的地方。我开始学习曾国藩,也是从这个暑假刚刚开始的,因而很多思考有限。目前而言,曾国藩给我的最大启发,一是以其行事之章法在官场、军事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二是其人生跌宕起伏的经历告诉了我该如何正视自己所历经的困难。
 

  (一)做事之章法
 

  所谓“君子学则不固”,只有不断地读书学习,才能保证自己的思想不僵化。以前,我的思想中过分强调了一种意识,即“你的优点就是你的缺点”,使得我有时候略微有点怀疑一些事情是否需要严谨认真,有章法地去做。读完曾国藩后,觉得其在各个方面,尤其是在个人修养方面是十分有章法的,而且严谨认真,当然这是一种懂变通的严谨认真。
 

  其实不光是曾国藩,刘备、胡雪岩等人物身上,都有这些特点,因为要想事情一件一件地做成,是一定要谨慎再谨慎的,这个特点不需要质疑。高老师做事都有一套办法,有章法,这是我最敬佩老师的原因之一。因为做事情有章法,所以事情都是依据一定的道理而做,因而效果通常很好。
 

  (一)百折不挠之毅力
 

  很多英雄人物都具有百折不挠的毅力,这我从小就知道,但心底里却一直认为那是因为他们是英雄,这些艰难困苦,我们平凡人难以承受。而曾国藩真是把凡人遇到挫折时的行为和心境体现得淋漓尽致,令我很是震撼!
 

  在认识的众多伟大人物中,曾国藩是我见到的有2次自杀经历的人。说来也很有意思,一个鼎鼎大名的人,曾经经历了很多困难和不如意,甚至被逼到了自杀的境地。而且,在战争初年的湖南官场上,也一直郁郁不得志。然而,曾国藩注定是不平凡的人,他能一次次地走出困境,不断反思,总结得失,在官场获得巨大成功,在平太平天国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二、那个年代的那些事让我明白了些什么?
 

  其中书中有很多令我印象深刻的文字,让我有所思考。这一部分将一一分析这些让我有所思考的部分。
 

  (1)恩威并济的带兵之法
 

  说到这里,曾国藩停了一下,他看到所有勇丁都在专心听着,从眼神里看得出他们是赞同的。他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在衡州这几个月,曾国藩的训话比在长沙还要勤快,还要恳切。他给勇丁订军纪军规,严戒嫖赌、游冶、懒散、骄傲。曾国藩懂得恩威并重的道理。他认为带兵之法,用恩莫如仁,用威莫如礼。对待营中官兵,他常以父兄的身份向他们不厌其烦地谈为人处世的道理,言辞诚恳。他常说十营勇丁是一个家庭,自己是一家之长,从来没有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子弟人人学好,个个成才的。有时讲到动情处,曾国藩能声泪俱下,使官兵深受感动。(这是蒋介石也一直学习的带兵之道。可见,驾驭两种力量是做成事情必须掌握的技能。至少这种意识是必须有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世界。)
 

  (2)曾国藩巧妙给彭玉麟送礼
 

  “听说足下至今尚单身一人,要等功成名就后再成家,志气虽可嘉,但窃以为不必如此固执。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娶妻生子,怎能慰老母之心?且今后从军打仗,兵凶战危,生死难以逆料,更不能没有子嗣。望足下听某一言,在大军离开衡州之前,一定成家。”曾国藩叫亲兵抬来一盒银子,指着盒子说,‘军中饷银匮乏,又乏珍惜,这八百两银子不是聘足下之礼,只是作为足下的安家之费。(送礼关键在于一个“送”字,“送”的关键又在于如何把话说通,而且说得越简单越轻松,越容易达到目的。)待得足下成家之后,水师训练好了,再浮江北上,为朝廷分忧。’彭玉麟既不能拂逆曾国藩的这番好意,也不能不接受这份厚赠,只得恭敬从命。(曾国藩送礼时的言语,一定是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过问题的。这与胡雪岩有相似之处。然而,但凡能成事的,说话做事,必然会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因为你是要和对方一起做事,不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怎么能行呢?)
 

  (3)应募者的心态
 

  曾国藩见三营水师蒸蒸日上,又恰好这时收到郭嵩焘在湘阴募集到的二十万两饷银,于是索性按照陆勇的建制,也建十个营。告示一贴出去,应募者纷至沓来。那个年代,来百姓贫穷困苦,走投无路。苦难的岁月,使得人对生的留恋大大减弱,对死也不畏惧,反正生和死都差不了多少。他们想:投军吃粮,固然容易死在战场,但吃了几天饱饭,喝了几顿好酒,就是死了也值得了,兴许还能在战场上发横财也不可知。若祖上的坟堆葬得好,说不定还可杀出个军官来,光宗耀祖,享受人世间的荣华富贵。(从这里可以体会出,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是十分正确的道理,不必嗤之以鼻。因为人是有层次的,高层次的人可以讲为国家、为朝廷分忧,低层次的人讲这些根本没用,而要讲吃饭、讲发财等。另外,作为将领,也要明白这个道理,见人,要讲他能听懂的话,讲他能入心的话,区别对待,才能让对方下死力效忠。)
 

  (4)颁发佩刀的场景
 

  曾国藩站在屋檐下高出地面三四尺的台阶上,用他特有的尖利目光,打量台阶下这批新着官服的军官们。荆七搬出一把虎皮交椅放在他的身后。曾国藩皱了下眉头,挥手叫他搬走。他轻轻地咳了一声,(造势)然后提高嗓门,用洪亮的湘乡官话说:“诸位,本部堂奉皇上之命,受父老之托,训练乡勇,讨伐叛逆,已近两载。上赖皇上如天之福,下靠将士忠悃之心,虽经百端挫折,又遭岳州、靖港之败,然我湘勇非但没有压垮,反而愈战愈强,湘潭胜仗、岳州胜仗,使我们在家乡赢得英名。现在我们又攻克武昌、汉阳,更是威镇寰宇。这是我们全体湘勇将士的光荣。”(话说的恰到好处。)
 

  (5)出兵前拟檄文时曾的内心活动
 

  曾国藩生性稳重,不是那种情感易起易落的轻薄人。自从跟着唐鉴研习程朱理学后,更是自觉要求为人处世、办事治学,多用理智,少用情感,他崇拜,也模仿学习那种从容镇静、藏大智大勇于胸中而不露声色的古代名相风度。然而今夜,一颗心却像走火入魔样地不能安定。他点燃一支香,闭着眼睛,盘腿坐在床上,努力想象着当年谢安在淝水之战前围堵赌墅,得捷报后围棋如故的那种超人理智,强制自己安定下来......
 

  (6)左宗棠的一番话
 

  孙子云:“善胜不败,善败不亡。”经得起失败,才会有胜利。失败不可怕,怕的是败后一蹶不振,缺乏不屈不挠的气概。昔汉高祖与项羽争天下,屡战屡败,最后垓下一站,项羽自刎。诸葛亮初辅刘先主,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几无容身之地,最后才鼎足三分。这些都是仁兄熟知的史事,以宗棠之见,今日靖港惨败,安得不是日后大胜的前奏?此刻溃不成军的湘勇,异日或许就是灭洪杨、克江宁的雄师!
 

  (7)青麟之死
 

  武昌、汉阳的同日克复,给青麟带来了希望。他钦佩曾国藩的军事谋略,更感谢他为自己将功补过所出的好主意。青麟哪里知道,曾国藩给朝廷的捷报折里,压根儿就没提青麟一个字。谨慎老练的曾国藩非常清楚,为舍弃逃命的巡抚说情,无异于捋虎须,必然引起皇上的震怒,而以献巡抚为名获取长毛的信任,又置大清王朝的尊严何在?曾国藩绝不会因一个贪生怕死的青麟,而有损自己和湘勇的前程。武昌、汉阳同日克复,这是湘勇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自太平军起事以来,朝廷方面所获得的最大军事成就,它应是一幅辉煌灿烂、完美无缺的大捷图,不应当,也不允许有一丝败笔。(可以真切地体会到“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
 

  (8)为阵亡的将官请恤
 

  对于一般的湘勇,曾国藩对其后事的安排也颇为重视。(凡是做给死人的,就是做给活人看的。)他懂得优恤死者,可以激励生者,并在田家镇上建起一座规模宏大的祠堂,取名为田镇昭忠祠。凡哨长以上的将领,都在昭忠祠里供有神主。哨长以下的勇丁,也将每人的名字、籍贯、生卒年月刻在石碑上。这样的石碑共有八个。曾国藩还亲自为昭忠祠题写一联:“巨石咽江声,长鸣今古英雄恨;崇祠彰战绩,永奠湖湘子弟魂。”祠堂落成那天,曾国藩带领全体营官和幕僚恭恭敬敬地向死在田镇的亡灵祭奠。在香烟缭绕中,曾国藩充满感情地诵读祭文。读着读着,他忽然放声大哭起来,使得所有参加者大受感动。(牵动人心,则一切无往而不胜!)

  (9)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

  曾国藩望着慷慨激昂的九弟,眼中射出兴奋的光芒。他多么希望,当初从长沙杀出的湘勇将官,人人都能这样痛痛快快地向他宣誓效忠啊!但可惜没有一人!就是最可信赖的彭玉麟,也没有这样坦率地表白过,亲兄弟到底是亲兄弟,与外人就是不同。他庆幸二十余年来,自己对诸弟的教育没有白费。若把那些年代的教诲比作耕耘,那么,现在就是收获的时候了。(从这里,我体会到了所谓“嫡系”是何意?有时候,所谓忠心,忠诚是不可靠的,是无法相信的,而又血缘关系的力量,才可以让人放心。)
 

  (10)曾国藩回忆出山后的五年时光
 

  从咸丰二年十二月出山以来,五年过去了,其中的艰难辛苦,屈辱创伤之多,正如眼前的锦江水一样,倾不完、吐不尽。锦江水尚可可以向人世间倾吐,自己肚子里这一腔苦水,向谁去倾吐呢?——“好汉打脱牙和血吞”,他也不愿向别人倾吐。望着不见一直航船的枯浅的锦江,他眼中出现了水面平静的湘江和波涛起伏的长江。这两条曾被他申请吟咏过的江河,差点儿吞没了它的躯体。两次投江,羞辱难洗,多少年后都将成为子孙后世的笑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为了收复皇上的江山,捍卫孔孟名教的尊严,却落得个皇上猜疑、地方排挤、四面碰壁、八方龃龉,几陷于通过不容的境地。这几年除了痛苦,得到了什么呢?论官职,依旧只是个侍郎。江忠源带勇,从署理知县升到了巡抚。胡林翼带勇,也从道员升到了巡抚。这倒也罢了。还有许多像陶恩培、文俊、耆龄一类人,心地又坏,才质又庸劣,也一个个加官进爵,手握重权。天下事真是太不公平了。但是,想想自己,他又不禁摇头叹气。论功劳,武昌、汉阳、蕲州、田镇,收复了又丢失,最后还是别人再夺回的。来江西两年多,九江、湖口至今未下,长毛仍控制七府四十余州县,有何功劳可言!难道说长毛不能灭、大清不能兴吗?难道说今生就只配做一个书生,不能做李泌、裴度吗?(此段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真实实,有血有肉的曾国藩形象,其内心活动可谓真实!此段应该反复诵读,体会曾国藩的心境,设身处地去考虑在这种情形下人的状态,如何能克服这些困难,重新崛起?)
 

  (11)招降韦俊的过程,以诚动人
 

  前文中韦俊已猜到了康福是曾国藩派来的细作,便抽出配剑,然康福说这样会加重你的罪责。
 

  韦俊不做声。康福继续说下去:“韦将军,你那天不是问我,围棋是怎样到了我的手吗?我今天告诉你吧!我一个普通老百姓,哪有可能得到前明御用之物。这副围棋是曾大人的,当今皇上亲手赏赐与她。他久慕将军棋艺,特地要我将这副棋子送给你,和你交个棋友。”(直接讲是不合适的,要从小处入手。)
 

  “有这事?”韦俊十分惊讶。“曾大人思贤若渴,惜才如命,将军不只是棋艺受曾大人器重,曾大人更钦佩的是将军带兵打仗之大才。”“我打死他手下第一号大将,他不恨我?”
 

  “哪里的话!曾大人正是从此看出将军超群的才能,他特地要我向将军致意,若将军献池州府投奔朝廷,曾大人将奏请皇上,授将军总兵衔。”(这些之前肯定康福都想到了该如何回答了。)
 

  “这怕是不可能吧,我的军队杀死湘勇何止千百,他曾国藩能不记仇?”
 

  “曾大人想的是国家大局,从不计个人恩怨,不信,请将军看这个。”康福说着,从蓝布包里取出一副字来,“这是曾大人送给将军的。”(表达诚意的体现。)
 

  韦俊展开。这是一张条幅,上首写“韦俊将军钧正”,下首题“涤生曾国藩”。旁边一枚鲜红的印章,衬出两个清晰的白文:涤生。中间题写着一首七言律诗:
 

  圣主中兴迈盛周,联翩方召并公候。
 

  神威欲挟雷霆下,大业常同江水流。
 

  汉祖曾闻韩信勇,唐宗亦赐尉迟裘。
 

  凌烟台阁方新构,杞梓楩楠一例收。
 

  字迹刚劲谨严,韦俊以前见过曾国藩的字,知不是伪造。他卷起条幅,许久不说一句话。康福在一旁耐心等待,慢慢地将棋子收好,装进紫檀木盒里,双手递给韦俊说:“将军不必急,再从长计议,这盒棋和字请收好。曾大人要我多多致意,他愿意和将军交个棋友、诗友。我走了。”
 

  康福说罢,迈步向门口走去。
 

  “等等!”韦俊叫住,“康营官,这是件性命攸关的大事,不能又半点马虎,我一直听的只是你的一面之词,并没有见过曾大人的面,叫我如何拿得定主意!”(已经松口了,内心开始有所变化。)
 

  “将军要见曾大人?”康福兴奋地说,“那容易,我陪将军去!”
 

  “不!”韦俊摆手,“让以德跟你去吧!”
 

  “也好!不过,”康福说,“以德是将军的侄子,将军对他的生命安全,可能会不放心。这样吧,我留在将军身边作人质,另外再安排人陪小将军如何?”(又是一个很大的诚意!)
 

  “那太委屈你了!”韦俊显然被康福的诚意所打动。
 

  第二天,杨国栋带着韦以德离开了池州府。池州府距祁门不到三百里,骑马一天的路程。第三天,杨国栋又陪着韦以德兴高采烈地回到了池州。以德向叔父叙述了曾国藩如何地倾心仰慕,如何地推诚相待,并答应韦俊手下的八千子弟兵,仍全部归他统带,不撤不换,这点最让韦俊放心。以德又带来了曾国藩赠送的两件礼品:六两长白山人参送给韦俊,一斤洞庭藕粉送给以德,均为御赏。韦俊大为感动。(这件事情已经很好的办成了。)
 

  (12)左宗棠颁布命令
 

  楚军总部衙门里再度出现惊恐。左宗棠看天色渐渐黑起来,心中有了底。他按剑厉声喝道:“大家都不要慌乱!现在的形势是我为主,长毛为客,天色已经黑了。黑夜作战,为主一方占八成优势;更何况景德镇城墙高厚,城楼上有的是火药炮子。凭借着有利的天时地利,我一人可敌长毛十人。即刻传我的命令:三百名伤病楚军中选出一百名来,一律充当炮手;上城楼的百姓,独子的回家,父子兄弟同在的留一人,听候调派,搬运大炮火药。长毛放炮放枪,一律不予理睬;若架梯攻城,则以炮子抵挡。只要坚持两三个时辰,王分统就会率军赶回。勇敢杀敌的,本帅有重赏;若有临阵脱逃、动摇军心者,立斩不赦!”
 

  (13)曾国藩无奈之言
 

  这些年来的战事,只要他身处前线,这场仗最后必定以失败告终。这几乎是屡试不爽。咸丰四年二月,他带兵打岳州,结果被太平军打得逃回长沙。四月打靖港,差点全军覆没,而同时塔布齐等人打湘潭,偏偏十战十胜。咸丰五年六月间在江西,凡他参加之仗无不败,凡他在场的又一定胜利。上次李元度丢了徽州城,他想再试一次,亲带一支人马去收回,三仗三败,结果还是鲍超去办成了。从那一次后,他彻底相信了,要想打胜仗,就不能又他在前线。(一个屡败屡战的曾国藩,一个有血有肉的曾国藩,一个普通而又了不起的人物!)
 

  (14)曾国藩教李鸿章识人之术
 

  曾国藩笑着说,“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鼻,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东坡说这世上许多事,只可了于心,不可达于笔。)
 

  虽然《曾国藩》已经读毕,但对曾国藩的深入了解和选择性地学习才刚刚拉开序幕。“地产思想家”冯仑研读曾国藩20年,蒋中正一生推崇、学习、效法曾国藩。所以我以为,我们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除了学习一些零零散散的道理,也可以去寻找几个与自己最贴切的人物,去研读、效仿。成功虽不可复制,但从“集伟大道理于一身”的人物身上,我们也一定能衍生出适合我们的,独一无二的“伟大道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