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小品屋 > 明星资讯 > 感谢《黄金时代》,让我认识萧红
《黄金时代》影评:寒风萧萧
发布时间:2014-10-06

  现在可能真的是萧红的黄金时代了,萧红大概根本就没有料到过自己会有这么红的时刻。随着电影《黄金时代》的上映,萧红热已经席卷全国了,如果你不知道萧红是谁恐怕你跟你的朋友都搭不上话,如果说许鞍华想给萧红打个广告的话,那么她的目的已经完全达到了。为了看《黄金时代》,我读完了葛浩文先生(值得一提的是葛浩文先生是美国人)的《萧红传》以及萧红的《呼兰河传》。确实,读完这两部作品,对萧红的生平有一些了解之后再去看这部电影,会有更深的理解,至少,能把这部三个小时的电影结合着书上的记忆从头看到尾。
 

  已经是很久没有看这么长的电影了,上次看还是《赛德克·巴莱》了。作为电影,三小时虽然长,不过作为萧红的一生还是难以描述的,我们能做的也只是从这部电影中感受萧红在哈尔滨、青岛、上海、武汉、重庆、香港等城市间不停辗转奔走的漂泊一生。
 

  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的一个地主家庭。从小没人疼没人爱,童年唯一的希冀和温暖来自自己的祖父张维祯和自家那块小小的后园。萧红的生平履历没有必要再一一重复。我们要去成为她,沉浸那个时代,我们要去思考在那个大时代下,人们的思想是怎样与社会发生碰撞,怎样在世事中做出一系列的抉择。
 

  反观萧红的一辈子,实在是凄惨。一生都在颠沛流离中讨生活,并且自己的情感生活也注定纠缠混乱,终归是女人,再强大的肩膀也抵挡不住寒夜里的点点星光和微微凉风,那是寂寞和孤独的呼唤,萧红难道能够装着听不见吗?就像电影里许广平的那句话——女人,有时候感情压过了理智。
 

  萧红享年31岁,却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个独特的符号。她的文字温柔细腻,有着自己独特的气质。当全国上下都在忙着搞抗战文学的时候,萧红做了逆向选择,写出了《呼兰河传》这样的与当时的文学气氛截然不同的作品,在当时这部作品其实是不受待见的,若干年过去,后人再翻开这部作品,才发现原来还有一种文字叫做萧红。
 

  记得电影里,萧红说,自己只想找个地方安安静静地写作,关于政治她不懂,是外行。这是一种干净的不问世事心态。想起来一位前辈,都已经在报社做到了中层,却毅然决然地从行业里全面退出来,选择修行,写书,做一个自由的人。他说,如今的人有各种各样死去的方式,可是没有人是饿死的,现在这个社会是饿不死人的。
 

  感谢这部电影,让我了解了这样一位作家,让我认识了这样一个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