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小品屋 > 明星资讯 > 这代人对于死亡的无知
这代人有时候对死亡缺乏敬畏
发布时间:2015-03-08

  (文/墨色缠绕)我们这代人有时候对死亡缺乏敬畏。这是相对来说的,因为我们的后人可能会更佳缺乏敬畏,但这是未来的事儿,我们现在无从对比。所以现在,缺乏敬畏的事情,需要先安到我们的头上。

 

  对比的对象是85后与50后。之所以这么对比是因为我是85后,我父母是50后,结合自身的感触,我可以管中窥豹。对于死亡的态度,我与我的父母有着显著的反差。我的父母从来不会认为死亡是一个可以开玩笑的事情。正因为他们那代人对于这种观念的坚持,所以引导了国内历年的文艺作品当中见不到(至少我是没有见到)有任何形式的文艺作品拿死亡来开玩笑。直到我们长大成为这个社会文艺创作的驱动后,对于死亡,文艺作品开始慢慢减少 了敬畏。
 

  我觉得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那代人,曾经离死亡很近,而我们这代人,普遍离死亡都很远。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触是在高中毕业的时候(当然,那时候是不可能去深入的想这个问题的),那是个欢快的离别季,摆脱了高中的重压,即将奔赴祖国各地去继续自己的学业,去见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我在家里和同学组织了一个聚会,聚会结束时,有个好兄弟有些动情的对我说(=。=,我为什么会用这个词)告别。我张口就来了句“我又不是去死,你那么深情干嘛”,然后我们笑了笑,就分开了。
 

  在那个同学离去后,我父母对于我的这句用辞提出严正的交涉,认为我用辞严重不当,怎么能把“死”挂在嘴上呢,我不以为然,觉得他们太较真儿了。现在来想,太较真儿了,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刻板,而是因为他们真的对死亡心存敬畏。他们生于50年代,从那个时候一路走下来,太多东西可以把他们身边的人带走了。饥饿可以。它蔓延在当时的整个中国,像一头恶鹰盘旋在人们的头顶,久久不会散去。人们对它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它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候,带走人们身边瘦弱的孩童,年迈的老人,甚至已经成年年轻生命。
 

  疾病可以。它是个孤魂野鬼,但也是一个催命恶鬼,游荡在人们的身边。它们当中,许多的催命恶鬼在现在来看都是一个个萌萌哒小鬼,然而在当时,它们却一个个都是凶神恶煞。而这些恶鹰恶鬼就充斥在那代人的回忆当中,不是那么的不堪,但是,对于死亡而言,确是那样的清晰,悲戚与恐惧在他们的脑海里把死亡画的栩栩如生。
 

  而反观我们,从小到大,真正挨饿的很少,曾经致命的疾病,到了我们成长的年代也变成了一场普普通通的病而已。身边的人的离去,从过往的挥之不去变成了现在的意外事故。我们习惯了身边的人总是在我们的身边陪伴,我们离死亡越来越远,有时候即使碰到也只是匆匆一瞥。这使得我们本能得开始缺乏对死亡的敬畏。因为我们对死亡纵有千般嘲讽,也很少看到它回身对我们展现他的威能。它像一头嗜睡的狮子,丛然威能无比,却很少起身来展现它的恐惧。
 

  就这样,我们对于死亡的认识变成了一个长不大的小学生,一个笔记本甚至一场喜剧。这算不上对于生死的不敬,当然更算不上一种豁达(才有几个人会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谈笑风生呢?),这只是这代人对于死亡的无知,让它变成了一个普通上班族工作一天后的打磨时间,普通乏味,却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