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小品屋 > 明星资讯 > 电影《念念》好看吗
《念念》影评:情绪片段堆积,故事薄弱是硬伤
发布时间:2015-05-04

  (文/MAGRETTA )我不是张艾嘉的影迷,对于她的认知停留在她话语间的那份淡然,她表面看起来柔软,话不多,和媒体的关系也一直相敬如宾,她不会透露过多的线索给人大做文章,她清楚问话的人有多少心机,试图从她口中得到子弹的人,常常无功而返。我想是她做人的口碑极好,所以,恐怕《念念》的问题就出在了这里。
 

  就目前为止,我都无法认可《念念》是一部文艺片,毫不客气的讲,它有些碎碎念了。导演个人意识主宰一部电影,我个人的身份很难跳脱出来,想要替她辩解,又觉得辩解反而是更进一步的伤害。因爲,当剧本最初成型的时候,经过几百遍的修改,每一个投入的人都筋疲力尽。我了解为什么这部电影走到今天这个局面。
 

  我常说写剧本不难,可改剧本是一个经历他杀自杀然后复活再被杀,再自杀的过程。我们总担心故事还不够好,我们总担心解释的还不够多,因此,我们要加入更多的画面剧情情节,人物介绍关系,来解释自己的剧本。最后发现陷入一个轮回,就是,你辨不清真相了,你开始不确定这是不是个好故事。有人说看不懂就是文艺片,有人说口碑不好票房差说明就是文艺片,我想说《念念》实在看的懂,就是看的太懂了,或者说,它真的生怕别人看不懂,不停的在解释,我坐着看首映,开场半小时后,我开始坐不住了,心理默念,出问题了,这电影出了大问题。
 

  整部电影的中心其实是想说童年阴影带给我们的创伤,一直影响到成年后,我们的情绪上的变化,对世界,对爱人,对做事的态度上的影响。梁洛施、张孝全、柯宇纶,三个年轻人的情绪上,回忆里,都有着共同的被抛弃,被欺骗的阴影。于是,直接影响他们成人后的处理事物的态度。那是我常说的“童年阴影,伴随一生”。
 

  而母亲的角色,被导演刻画成了梦幻的、不食人间烟火般的,不存在的神级别的人物。我想过渡诗画了,甚至在讲故事给孩子们听的时候,这种把观众完全排除在外的设计,另我始终无法有被电影的代入感,而我想恰恰没有被代入感,就是最大的失败。“童年阴影”,它本该最能引起共鸣。
 

  我并没有在电影故事里,直接看到,不过,幸运的是,张艾嘉是个好演员,这是真的,她在演员情绪的把握上一定有着她特别的导戏方式,演员的情绪处理非常的到位,我是通过演员的演技感受到的一种寒冷,这一点,我承认,短时间内,在某一个情绪片段里,我感受到了这种身受的童年阴影。我母亲在我童年里的记忆,是个永远牢骚满腹的女人,下雨天,如果不打伞,走在幽暗的小道里,头上一个老式路灯的在我的头顶勾勒出惨淡的光,每当这样的情景出现时,我会不自觉的打冷颤,而且,不管当时处在三十度高温的天气,还是十度。
 

  这就是我说的童年阴影,因为,小时候被母亲带去她单位浴室洗澡,小孩子么,总是不会自己洗的太干净,洗澡的时候,通常玩泡泡,东看西看,母亲则一定要丝瓜巾用力把你整个人搓的红彤彤的,直到她认为的干净才会罢手。于是,伴随的打骂,用毛巾打你的头,把你狠狠的按在淋浴的莲蓬头下面,不管公共浴室的水是不是太烫,就这样浇下来。我那时,很害怕洗澡,因为只要洗澡,就是又疼又烫,而抵不住母亲的骂声不断。那时候太阳下山了,浴室里总是有一盏带着雾气的铁皮灯,顺着那灯罩的边缘,滴滴答答,淌下来的水珠是冰的,那是聚集在浴室上方的蒸汽凝结成的水珠。偶尔滴在身上,冰凉。于是,这种阴影,伴随到现在,身体都会做出最自然的反映,打颤。“童年阴影,伴随一生”.
 

  然而,我不能仅仅通过对于这段情绪的拍摄,而让你体会我,感同身受。而是,电影,它首先要满足它的叙事,它的因果关系。是,看到一半的时候,我替导演解释,这是意识流,意识流片段堆积,但是,我的第一部片子也是意识流,它导致我至今无法原谅自己的这种意识流毛病。因为我努力用各种片段来解释我的意识,于是,就成了最大的错误。我过于自信了,我过于相信意识流是电影的一种呈现方式,而忽略的故事性的延续。
 

  梁洛施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演员,她的眼睛里有戏,她在表达焦虑的时候那场撕薯片的戏的那一段,我真想站起来拍手,这个是给她的也是给张艾嘉的,真的,这部电影里,可以值得称赞的真的是这些情绪上细节的拿捏和处理,足见导演导戏的功力。张艾嘉在放映后说,她希望看到一种和解。跟父母的和解,跟自己的和解。我个人觉得,其实就她说的故事来说,略微有点扯淡。咱不能给自己定义一个文艺的调调和中心思想,去扣上自己的电影一个意义。
 

  我觉得可惜,远比她的《少女小渔》,这次她跑的真是有点远。《念念》像一部实验性电影,更像一个学生作品,这可能和她说剧本本来是一个日本男生写的一篇散文式的剧本有关,然后,她想努力把它完成成一个故事,结果就变成了现在这样极度在解释,极度用力,极度去完成故事。故事不像故事,散文不像散文,舞台剧不像舞台剧,写实电影又不怎么写实,整个都乱了分寸。
 

  目前还不知这部电影会不会公映,我忍了两天,没想写评论,担心,写了影响它的票房,但,又觉得可能我觉得学电影的人,倒是可以当反面教材去看看,因为这部电影犯的错,我们都曾,或以后可能会犯。而表演系的人可以去看看情绪性片段的处理方式,演技上是真真值得一学。
 

  你问我普通观众要不要去看,怎么说呢,如果你平时都在看商业大片,基本看些不需要动脑子的电影,我倒是建议你去看看,因为,还挺磨练人的耐性的,看完《念念》,你应该以后可以看些文艺片,不会觉得枯燥难懂了。偶尔尝试一下实验电影,没什么坏处。如果是平时喜欢看文艺片的呢,那就自己考虑了,我想它也不算特别差的电影,唯一出错的是故事硬伤,看的时候多担待,想想人家从剧本创作到现在,也是不容易,带点宽容吧。毕竟,张艾嘉也是那个曾经用《少女小渔》打动过你的导演,就原谅她的暂时出轨吧!
 

  另外,我想她所以这部电影出了错,应该责怪她身边那些人,是啊,我也不忍心去指责她,因为毕竟她的人,她的态度,我是认可她的,可咱们谈剧本别不敢谏言,早在最初,如果有人能中肯的放下交情,指出剧本本身的硬伤,也不至于到现在,恰恰是她的好人缘,竟然没有人真诚的指出,我想对她的下一部电影才是最大的伤害。谁不是跌跌滚滚的活下去的。
 

  观影后的问答环节,没有人指出电影的伤,我看着媒体的摄像机,也决定闭嘴,毕竟,我不是来砸场子的,又没有花钱买票,实在不能说点不是的话。但愿,在电影放映过后,一切都明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