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小品屋 > 明星资讯 > 30年前考大学
也来说说高考这件事
发布时间:2015-06-07

  (文/顾伯洪)今天开始高考,全国最大规模的考试。在当今“拼爹拼妈”的年代,高考是为数不多的公平竞争机会。各种雷人高考标语,诸如:“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战胜高富帅、考过官二代”、“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要成功,先发疯;下定决心往前冲”等等不一而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对于普通家庭孩子要获得好的社会发展,确实是一条相对公平的途径。现在社会提供给年轻人发展机会日渐增多,但是社会对于高考的关注度仍热情不减。孩子经过十二年中小学学习,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能考出好成绩呢?进入高三年级,全家总动员为孩子提供良好条件;进入高考日,在考场附近旅店看风水、预定高考套房等;高中女教师送考时穿绿旗袍喻意“一路绿灯、旗开得胜”;毛坦厂中学送考时头辆大巴必须是姓马或属马的学生和司机,隐喻“马到成功”。这些都是老师和家长对孩子们的关爱和期望,只要不是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就好。

 

  30年前,我参加高考时,那已经是恢复高考的第八次高考了。经过“向科学进军”的宣传,在整个社会对高考已经非常重视。当时“高考”这个词不为广大贫下中农所知,大家都叫“考大学”。由于社会商业氛围还不浓,通过考大学改变命运,是很多农村学生的唯一途径。很多中学教学质量不高,大学招生数量又少,每年能上大学的比例很低。导致很多高中补习班涌现,里面复读的学生叫“往届生”,我们这些高三毕业马上参加高考的学生叫“应届生”。“往届生”收费也没有很高,老师们也没有教“往届生”而能挣奖金的说法,就是为了提高升学率,毕竟大家都认为“往届生”们比我们应届生要老练、考得好。那是一个很单纯的年代。很多往届生真象科举考试一样考好几年,屡败屡战,有“新四军”一说,就是有学生连续考了4年。真是佩服学生和家长的毅力和定力。
 

  高三寒假是短暂的。春节一过,高中最后一个学期就提前开学。记得还上体育课,持续到“五一”节。复习时也是做了很多习题,流行的是江苏“姜堰中学”题,后来著名的“黄冈中学”题还没有开始。中学条件很差,教室就是平房,地面还是泥地,高低不平,摆平一张两人合用课桌还需要一点技巧。教室是两间房,刚开始是白炽灯泡用于晚间照明,后来升级为日光灯,曾经在停电时还用过蜡烛。日光灯的启辉器经常不行(其实是电压不高),日光灯亮不出来时,我们男生还站在课桌上用圆规接通,使日光灯发亮。课桌里面是塞满的书和卷子,但课桌上不象现在这样夸张地堆满书。闺女去年中考时的书和试卷已经堆满房间,那个架势还真的比我当年高考要紧张。
 

  夏日复习,蚊叮虫咬,汗流浃背,真的不夸张。学生宿舍是校办钟表厂大厂房,几十个学生住一起。晚上回到宿舍睡觉,早晨去教室,中午睡个午觉。条件好的同学,还有一罐“麦乳精”冲着喝,补充营养。临近毕业,先是高中毕业考试,然后是预选考试(预考),刷一批人。通过预考的学生才能正式参加高考,没有通过预考的学生就直接拿毕业证书回家务农(修地球)、进工厂打工(修机器),还没有直接经商的机会。预考就是为了提高录取率,把差生刷掉的过滤考试。我们通过预考的学生,还要经过第一、第二次模拟考试,根据成绩填报志愿。很多大学的名字还是这次通过填报志愿,在“江苏招生通讯”这种小报纸上才第一次听说。当时的我们,真是孤陋寡闻。相比于现在高中生的老练成熟、见多识广,真的是新旧社会两重天。
 

  考大学的日期是7月7日、8日和9日三天,考7门功课。语文、数学各120分(其中附加题各20分),政治、物理、化学、英语各100分,生物50分,总分690分。第二天下午要考政治和生物两门。那个日子,江南的黄梅季节刚过,夏日炎炎,盛夏酷暑。现在的6月7日、8日考试,夏日刚至,还不是很热,相对人性化多了。我提前两天就从学校回家了,这时候家里已经完成夏收夏种,田野是刚插下去的绿油油稻秧,处于田间管理的农闲阶段。母亲也能时间给我烧点好吃的,吃得最多的是炒青椒,因为家前菜田就种青椒。高考那天,天放晴了,太阳高照,母亲特地烧了两个鸡蛋给我做早饭,饭后我就背书包步行三里地去学校,学校安排了大卡车送我们去奔牛中学考场。看着沿路的稻田,看到江南即将出现的乡镇企业,心里优哉游哉。等我到学校,大卡车早已经开车了,就我一个人还在校园晃悠着找人找车。蒋校长见我一个人在转悠,大吃一惊,赶快叫人用自行车送我,毕竟离开考场还有二十里路。自行车还没有骑出多远,开往常州的客车来了。于是折返到车站上车,到考场时班主任老师还在找我。其实离上午九点的考试还早得很。同学们都在休息教室等候,休息教室就是几张课桌,地上铺几张草席而已。黄梅天刚过的晴天,真是热啊。树上知了用尽全身力气鸣叫,教室也没有电风扇,大家只有用随身携带的小折扇降温。
 

  按照准考证号码,我发现我的座位在教室角落。教室里都是平时的同班同学。等陌生的监考老师拿着卷子进教室时,我还是有点紧张的。这是决定人生命运的考试。监考老师先让大家看看密封好的试卷,然后拆封,发卷,说只能看第一页,不能乱翻。发好试卷,让我们填好学号姓名,然后过几分钟宣布考试正式开始,大家开始闷头做题。由于坐在考场教室最后一排角落座位,答题之余还可以看到同班同学的考试状态。头一天考完,我们乘卡车回到学校,大家各自回家准备第二天考试。到家母亲还对我说,哥哥与妹妹还在考试时间讲我当时考试状态如何、是否做不出来等等。那天晚上的热啊,躺在床上还是汗直流,无法睡觉。母亲是用芭蕉扇扇我入睡的。这个事情每次家庭聚会都会被母亲提及。可怜天下父母心。
 

  考试非常顺利。第二天考下来,都觉得考试特轻松,没有平时复习那样累。第三天下午考好,又是一个炎热下午,又是毒辣辣的阳光,大家又是乘卡车回到学校。坐卡车的那个凉快啊,至今难忘。头顶是马路两边杨柳条在飞舞,两边是快速后退的稻田,旁边是嘻嘻哈哈的同学,还是第一次站在卡车上飞驰于马路上,真是腾云驾雾一般的舒畅。最后一次回到就读教室,班主任发放高中毕业证书,大家也没有依依惜别的煽情,就像平时放学那样回家了。到家,我就跟母亲说放心吧,我的农村户口肯定是可以转到城市去了。最低限,极起码,大专总归是可以考上的,离开农村是肯定没有问题的。于是,考后第一天,也没有什么休整,直接干农活去了,当然考试期间的早饭鸡蛋也没有了。
 

  一个刮台风的上午,天空大块云朵从东往西快速飞过,天气一改以往的酷热,格外舒爽。我和母亲在村庄西面的地里平地准备撒胡萝卜籽,父亲从学校回来,带回来我的高考成绩单。就是一张窄长纸条,还是用当时刚刚出现的电脑系统打印的很粗糙的单子,上面是一张表格,还没有中文字,是用各科英文的简写方式表明各科目,据说是首次用电脑系统打印的成绩单。总分是546分。我想进大学而不是大专,肯定是没有问题了,真的可以上大学了。后来整个八月份,我都是在砖窑干活,从制土坯到码砖、跟拖拉机运砖,什么都干过,为家里挣了不少砖,在隔年春天,家里就盖新楼房了。
 

  此时此刻,942万考生正在激战2015年的高考。高考只是改变命运的第一步。那些希望通过高考来改变命运的考生,还需要征途漫漫的奋斗。其难度更甚于高考、艰苦更甚于“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竞争激烈更甚于“提高一分,干掉千人”。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184-896262.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顾伯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