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小品屋 > 明星资讯 >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观后感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没有一种教育模式是完美的
发布时间:2015-08-20

  (文/花生)最初发现《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中式学校》这部BBC纪录片的时候,我是佩服的。西方实证精神就是体现在这样的时候,你觉得国家的教育有问题?先别抱怨,来!做一个比较性实验,你拿中国学生和英国学生直接比较是不科学的,科学的对照实验是这样的,精心选择实验对照组,控制实验手段,控制实验时间,最后给实验组和对照组来一场相同的问卷测试,这样得出的实验结果才是可以比较的,结论才是有说服力的。将这种心理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方法使用在教育领域,我已经期待了很多很多年,今天有家英国电视台要来做实验,还把实验全部过程记录下来,公开在全世界面前,那还不兴奋死了?!

 

  之前还有一部BBC纪录片《56up》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这部跟踪14个儿童50年的纪录片,我们除了佩服还是佩服,仅仅制作者本身追求真相的探索精神已经足够震撼。今天的《中式学校》也是如此,其实结论每个人都是心知肚明的,但是你还是会好奇于整个实验的过程。我们知道这个实验将是一场文化差异的战争,一场滑稽搞笑剧,一场观众口水战……最最重要的是,这个实验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尤其当自己孩子正值青少年,上着一所公立中学,耳边此起彼伏的出国留学的声音的时候。
 

  《中式学校》的结论是很客观的,那就是,没有一种教育模式是完美的,无论是中式的,还是英式的,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都是有缺陷的。到底哪里不完美?这才是这部纪录片给我的最大收获。如果说英式教育注重个体,中式教育则注重集体,我们崇尚集体主义精神,我们遵守纪律,我们尊敬老师,我们班干部管理班级,我们爱劳动……我们这样做其实是无奈,因为我们的老师要面对一个50个学生的班级,还有繁重的教育任务要达成,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她根本没有空来关心每一个作为个体的学生,没有空倾听学生的吐槽,没有空来维护纪律,没有空来拥抱你、安慰你脆弱的小心灵,她能把教学任务完成好已经筋疲力尽了都。当老师还惦记着给差生补课,请家长来学校谈话,那简直应该感激涕零了。所以,当你看清楚一个中国老师的无奈和辛苦之后,你就懂得该如何做中式家长了。
 

  如果说英式教育试图发展的是孩子全面的能力,那中式教育的目标非常单一,就是应试,不管是狂记板书加不断重复的学习方法,还是差生补课,还是体育锻炼,目的都是应试。最后的实验结果也证明了中式教育在应试上的绝对优势,学生只会应试也是不完美的,过度追求应试的后果,必然是动手能力差,创造力差,对知识的掌握只是表面……所以,当你看清楚了中式教育的单一性,就懂得了政府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但一直没啥实际效果的原因。
 

  在追求集体主义目标只有应试的学校教育中,学生个体的差异被压抑、被忽视、被磨灭,这是不完美的中式教育必须付出的代价,今天也许我们无法改变这种教育模式,但至少可以在家庭中尽可能弥补中式教育的不完美。在我看来,中式家长尤其需要在家庭中关注孩子作为独立生命的个体,尊重他的意见,给予他自由的选择,满足他的兴趣爱好,在他需要的时候和他谈心,听他吐槽,包容他,拥抱他,鼓励他,提醒他……作为一名中国家长,怎么能一边享受中式教育的好,一边又不停抱怨中式教育的坏,一边骂中式教育不人性,一边还在家里摆家长威风,还时刻将分数排名作为唯一衡量标准。
 

  中式教育还极力地主张竞争,人为制造竞争的紧张气氛。我参加的女儿中学的家长会,每次都被老师批评“我们班学生缺乏竞争的心态”,老师很着急,家长很莫名,现在已经是衣食无忧的日子,为啥要有竞争的心态?中式教育提倡的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确实能够在集体教学中发挥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今天,竞争作为一种推动学习的手段也逐渐被谨慎使用,竞争毕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让孩子们更坚强,一方面也可能制造出人间悲剧。
 

  既然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是不完美的,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改进我们现有的教育?家长为什么还在为孩子选择更好的学校?这就像自由是个梦想,但追求自由却永远是人类的使命一样。这部纪录片给英国教育提出了挑战,现代的快乐教育是否真的超越了传统教育?也引发我这样一个中国家长的思考,我们在快乐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到底如何选择?我们既希望孩子快乐,又希望孩子坚强,我们常常在两种模式中矛盾纠结,最终是否反而是一无所获的……我们太需要一部纪录片来反思我们自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