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小品屋 > 明星资讯 > 影评 > 电影《伦敦陷落》好看么
《伦敦陷落》影评:伦敦,不设防的城市
发布时间:2016-04-10

  (文/方聿南)伦敦,作为谍报角逐和反恐战争的舞台,仅次于柏林、莫斯科、维也纳和苏黎世,与半个多世纪来的远东情报中心香港不相伯仲。这里政治利益盘根错节,国际势力风云齐聚,看得见或看不见的硝烟,在这里从没有消散。
 

  在伦敦的情报中心,占士邦前脚与钱班尼小姐调情,后脚就要去Q部门报道,乔治•史迈利竭尽精力与智慧,搜寻圆场鼹鼠的踪迹,与半个地球外的卡拉斗智斗勇;在阴暗的地下囚牢,哈里•帕尔默努力推算着出卖了他的内奸;在滑铁卢车站,杰森•伯恩协助卫报记者躲过了黑烟斗的猎杀;而伊森•亨特和IMF小组甚至把英国首相和情报局长玩弄于鼓掌中。至于特工穿梭在伦敦大街小巷拯救美国总统的故事,看过《24小时:再活一天》,我们早已不陌生了。
 

  福赛斯的《战争猛犬》结尾这样写道:“你从此休想再回伦敦了,香农!”他喊道,“在哪里我们可是有办法对付你这种人的!”“我不会回去了!”香农忍不住大声回敬了一句。然后,他平静下来自言自语地喃喃道,“我再也不必回去了。”对于谍战故事的当事人来说,伦敦是个令人疲倦而生厌的地方。不过,电影人是不可能像雇佣兵香农一样,轻易告别这座饱经蹂躏的城市。数不清《伦敦陷落》已经是第几次这么干——哪怕它的标题直白到前无古人——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
 

  其实这种再流水线不过的片子,真没太多可谈的,中规中矩的两极设定,中规中矩的炫耀特技,露骨地贩卖一番大美国主义,生硬地穿插一些人情味,大功告成。本来恐怖分子的愚蠢可笑,槽点密布,值得大书特书,不过好人方的智商也一直在平均线徘徊,反而显得势均力敌,导致我吐槽的兴致都没了。总的来说,这片比原班人马的前一部《奥林匹斯陷落》缺乏野心得多,还好并不缺钱。
 

  故事的中后段安排了很多段打斗,从天上打到地上,从白天打到黑夜,从枪战打到匕首肉搏,但全片看下来,最令人揪心的不是总统-特勤二人组穿越枪弹罗网,跟焰火赛跑和高空蹦极(这也是爆米花电影很难让人紧张起来的原因,我们太清楚他们会没事儿了),而是那句“海军二号,准备迎接撞击。”之后不到5秒,说出这句台词的那个角色已经葬身火海,可电影绝不会多给一秒钟来悼念,因为那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可就是这些小人物,在开挂泛滥情感麻木的动作电影里,构成了为数不多的让人动容的片断。他们没有屏蔽爆炸、让子弹拐弯、断手断脚也能奋勇搏斗的超能力,他们的存在,毫不瞩目,他们的生命,转瞬即逝,甚至来不及出现在镜头中,但也正如影片所描述的,假如没有他们的存在,牛逼英雄早已尸骨无存。
 

  因此,如果说《伦敦陷落》有什么值得回味的,就是再度印证了孤胆英雄的日益不吃香。即便是美国佬横冲直撞伦敦城的标准好莱坞制作,也不敢放着胆子贬低英国同侪。去年的《秘密特工》,我们见识到SBS特种舟艇团,在华丽丽的分割镜头中为美俄基友开道,展示了顶尖的精锐干练,今年《伦敦陷落》又让我们领教了SAS特种空勤团,在一个天旋地转的数分钟长镜头中,与主角共进退,以弱搏强战斗素质出众。在超级英雄都不得不组队出击的今天,个人英雄主义越来越不好使了,大概也是整类动作电影的同一趋势。
 

  话说回来,《伦敦陷落》让我不尽兴的最大原因,倒不是打得不够生猛,而是整个故事的前后戏和过场戏如此漫长,其中的许多即便删除,也无损“猛男过关斩将护送总统”的主线,甚至可以大大削减影片的尿点。全片的情节,更像是一季《24小时》中3-4集的容量,所有的前因后果,要么仅仅被提及(英国首相被谋害这样的大行动,就足够拍上半季的),要么被一笔带过(抓内奸浮皮潦草,从匪首露出马甲到伏法,也能妥妥凑足七八集),唯独不肯剔干净一些。搭了一个规格庞大的架子,却只是撩一撩人,未免太可恶。整部电影仿佛半成品,政治阴谋玩得太简略,动作对抗又不够爽,编导显然很清楚自己的弱项,也很有自知之明地没有硬揽不可能的任务,如果说有什么失策,就是他们将这种自知之明暴露的太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