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小品屋 > 明星资讯 > “8.03”鲁甸M6.5级地震的一些想法
对减轻地震灾害的思考与建议(3)
发布时间:2014-08-07

 

自汶川地震后,2010年玉树、2013年芦山、2013年岷县漳县,到这次的鲁甸地震。由于卫星数据的分辨率往往比航片小,且卫星有固定的访问时间,就算编程也需要较多的时间,而无人机航片却没有这些取点。所以,这几次地震事件,无人机航片在灾区救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如何让航片在抗震救灾中发挥最好的效果,也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当前的测绘局、测绘与遥感院所等是航拍的主要力量,这些单位在获取到航片之后也会迅速的对外公布一些典型破坏区的影像,以及对这些影像的灾害初步解译与分析情况。然而,一个单位专业做灾害分析与解译的往往人数不多,依靠某一个单位或者某几个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做灾害分析结果往往会有较严重的误判,而航片也就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由于没有合适的交流平台,专业人员对航片灾害的分析与解译结果大多没有被救灾人员所使用,且往往比较难出现一个全面客观的灾害识别图,往往是大家各做各的,虽然对震后灾害评估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灾害救援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
 

建议:在国家的层面上组织建立一个开放平台,面向具有此专业背景的研究所与高校中的研究人员。在地震很多地震、灾害、环境、构造方面的人员都会投入很多关注。若是给他们开放这样的一个平台,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计算机与网络,参与抗震救灾,会比一个单位出的灾害识别图好的多。方法就是将航片及时的放在一个类似Google earth或者百度地图或者天地图的平台上面,当然,给研究所或高校中特定的专业人员开放添加要素的功能,可以将房屋破坏、滑坡等要素作为图形要素添加进去,而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实时观察与搜集这些实时动态信息,并及时报告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给救灾提供信息。
 

总之,目的有两个方面:(1)把当前救灾整体从内向外的方式,能否稍作调整,将少部分救灾力量以救灾小分队的方式投入的一些交通不畅的村庄,以搜集汇报灾情与救灾;(2)开放一个航片GIS平台,组织全国的专业人才对房屋倒塌点、灾害点进行标识,可以将这些标识到的信息统一整合起来。就像上面两幅图中的信息一样,如果有这样的一个集合地震前影像与地震后航片的平台,肯定航片一公布,各个机构的遥感、灾害、人员会在上面标识了出来了这样的灾害点,从而救灾指挥部就能马上获取到这样的信息。与马航失踪类似,召集全世界的人在茫茫的航片中寻找可能的线索。
 

注:图中震后航片来云南测绘局、震前卫星影像来自Google earth